國內常用的數控系統是FANUC和SINUMERIK
現將FANUC 0i和SINUMERIK 802s/c、802D車床外圓循環做一個比較和小結:
環境:斯沃仿真軟件
G71外圓粗車固定循環
G71U(△d)R(e)
G71P(ns)Q(nf)U(△u)W(△w)F(f)S(s)T(t)
N(ns)……
………
.F__從序號ns至nf的程序段,指定A及B間的移動指令。
.S__
.T__
N(nf)……
△d:切削深度(半徑指定)
不指定正負符號。切削方向依照AA'的方向決定,在另一個值指定前不會改變。FANUC系統參數(NO.0717)指定。
e:退刀行程
本指定是狀態指定,在另一個值指定前不會改變。FANUC系統參數(NO.0718)指定。
ns:精加工形狀程序的第一個段號。
nf:精加工形狀程序的最后一個段號。
△u:X方向精加工預留量的距離及方向。(直徑/半徑)
△w: Z方向精加工預留量的距離及方向。
如果在下圖用程序決定A至A'至B的精加工形狀,用△d(切削深度)車掉指定的區域,留精加工預留量△u/2及△w。
圖1
圖2
M03S1000
T0101
G0X70Z2
G73U5W0R4
G73P10Q11U0.2W0.1F0.1
N10G01X50Z0
G3X40Z-15R22
G2Z-45R25
N11G1Z-50
G70P10Q11
G0X100Z200
T0100
圖3
用此循環可以在坐標軸平行方向加工由子程序設置的輪廓, 可以進行縱向和橫向加工,也可以進行內外輪廓的加工。
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削工藝方式:粗加工、精加工或者綜合加工。只要刀具不會發生碰撞可以在任意位置調用此循環。調用循環之前,必須在所調用的程序中已經激活刀具補償參數。
圖4
直徑編程G23指令必須有效。
系統中必須已經裝入文件SGUD.DEF。
程序嵌套中至多可以從第三級程序界面中調用此循環(兩級嵌套)。
參數 | 含義,數值范圍 |
R105 | 加工類型:數值 1...12 |
R106 | 精加工余量,無符號 |
R108 | 切入深度,無符號 |
R109 | 粗加工切入角 |
R110 | 粗加工時的退刀量 |
R111 | 粗切進給率 |
R112 | 精切進給率 |
R105 加工方式參數。用參數R105確定以下加工方式:
縱向加工/橫向加工
內部加工/外部加工
粗加工/精加工/綜合加工
在縱向加工時進刀總是在橫向坐標軸方向進行,在橫向加工時進刀則在縱向坐標軸方向。
數值 | 縱向/橫向 |
外部/內部 |
粗加工/精加工/綜合加工 |
1 | 縱向 | 外部 | 粗加工 |
2 | 橫向 | 外部 | 粗加工 |
3 | 縱向 | 內部 | 粗加工 |
4 | 橫向 | 內部 | 粗加工 |
5 | 縱向 | 外部 | 精加工 |
6 | 橫向 | 外部 | 精加工 |
7 | 縱向 | 內部 | 精加工 |
8 | 橫向 | 內部 | 精加工 |
9 | 縱向 | 外部 | 綜合加工 |
10 | 橫向 | 外部 | 綜合加工 |
11 | 縱向 | 內部 | 綜合加工 |
12 | 橫向 | 內部 | 綜合加工 |
R106 精加工余量參數。
在精加工余量之前的加工均為粗加工。如果沒有設置精加工余量,則一直進行粗加工,直至最終輪廓。
R108 切入深度參數。設定粗加工最大進刀深度,但當前粗加工中所用的進刀深度則由循環自動計算出來。
R109 粗加工切入角。
R110 粗加工時退刀量參數。坐標軸平行方向的每次粗加工之后均須從輪廓退刀,然后用G0返回到起始點。由參數R110確定退刀量的大小。
R111 粗加工進給率參數。加工方式為精加工時該參數無效。
R112 精加工進給率參數。加工方式為粗加工時該參數無效。
在一個子程序中設置待加工的工件輪廓,循環通過變量_CNAME名下的子程序名調用子程序。
輪廓由直線或圓弧組成,并可以插入圓角和倒角。設置的圓弧段最大可以為四分之一圓。輪廓的編程方向必須與精加工時所選擇的加工方向相一致。
對于加工方式為"端面、外部輪廓加工" 的輪廓必須按照從P8(35,120)到P0(100,40)的方向編程。時序過程循環開始之前所到達的位置:位置任意,但須保證從該位置回輪廓起始點時不發生刀具碰撞。
該循環具有如下時序過程:
用G0在兩個坐標軸方向同時回循環加工起始點(內部計算),按照參數R109下設置的角度進行深度進給,在坐標軸平行方向用G1和參數R111下的進給率回粗切削交點,用G1/G2/G3按參數R111設定的進給率進行粗加工,直至沿著"輪廓+ 精加工余量"加工到最后一點,在每個坐標軸方向按參數R110中所設置的退刀量(毫米)退刀并用G0返回。重復以上過程,直至加工到最后深度。
用G0按不同的坐標軸分別回循環加工起始點,用G0在兩個坐標軸方向同時回輪廓起始點,用G1/G2/G3按參數R112設定的進給率沿著輪廓進行精加工,用G0在兩個坐標軸方向回循環加工起始點。
在精加工時,循環內部自動激活刀尖半徑補償。起始點 循環自動地計算加工起始點。在粗加工時兩個坐標軸同時回起始點; 在精加工時則按不同的坐標軸分別回起始點,首先運行的是進刀坐標軸。
"綜合加工"加工方式中在最后一次粗加工之后, 不再回到內部計算起始點。
圖5
主程序:mpf
T1D1
M03S800
G0X50Z2
_CNAME="L42"
R105=1 R106=0.3 R108=2 R109=7
R110=1.5 R111=0.4 R112=0.25
LCYC95
R105=5 R106=0
LCYC95
G0X200Z200
T1D0
T3D1
G0X40Z-43
R100=38 R101=-45 R102=38 R103=-60
R104=1.5 R105=1 R106=0.2 R109=2
R110=3 R111=0.975 R112=0 R113=4
R114=1
LCYC97
G0X100
Z100
T3D0
M05
M02
L42.spf
G1X0Z0
G3X20.8Z-25.8K-15I0
G2X31.6Z-39.5CR=8
G1Z-45
X35
X38Z-46.5
Z-58.5
X35Z-60
Z-65
X39
X42Z-66.5
Z-75
M02
圖6
倒角都為45*1.5
CYCLE95(NPP,MID,FALZ,FALX,FAL,FF1,FF2,FF3,VARI,DT,DAM,_VRT)
NPP | String | 輪廓子程序名稱 |
MID | Rcal | 進給深度(無符號輸入) |
FALZ | Rcal | 在縱向軸的精加工余量(無符號輸入) |
FALX | Rcal | 在橫向軸的精加工余量(無符號輸入) |
FAL | Rcal | 輪廓的精加工余量 |
FF1 | Rcal | 非切槽加工的進給率 |
FF2 | Rcal | 切槽時的進給率 |
FF3 | Rcal | 精加工的進給率 |
VARI | Rcal | 加工類型 范圍值:1…12 |
DT | Rcal | 粗加工時用于斷屑時的停頓時間 |
DAM | Rcal | 粗加工因斷屑而中斷時所經過的長度 |
_VRT | Rcal | 粗加工時從輪廓的退回行程,增量(無符號輸入) |
使用粗車削循環,可以進行輪廓切削。該輪廓已編程在子程序中。輪廓可以包括凹凸切削。使用縱向和表面加工可以進行外部和內部輪廓的加工。工藝可以隨意選擇(粗加工、精加工、綜合加工)。粗加工輪廓時,按最大的編程進給深度進行切削且到達輪廓的交點后清除平行于輪廓的毛刺,進行粗加工直到編程的精加工余量。
在粗加工的同一方向進行精加工。刀具半徑補償可以由循環自動選擇或不選擇。
起始位置可以是任意位置,但須保證從該位置回輪廓起始點時不發生刀具碰撞。
循環起始點在內部被計算出并使用G0在兩個坐標軸方向同時回該起始點。
內部計算出到當前深度的 進給并用G0返回。
使用G1進給率為FF1回到軸向粗加工的交點。
使用G1/G2/G3和FF1沿輪廓+精加工余量進行平行于輪廓的倒圓切削。
每個軸使用G0退回在_VAR下所設置的量。
重復此順序直至到達加工的最終深度。
進行無凹凸切削成分的粗加工時,坐標軸依次返回循環的起始點。
主程序:
T1D1
M03S800
G0X0Z2
CYCLE95("L18",1.5,0.3,0.3,0.2,0.2,0.2,0.2,9,0,0,1)
G0X100Z100
T1D0
T2D1
G0X32Z-30.5
G1X27
G0X100
Z100
T2D0
T3D1
G0X28Z-14
CYCLE97(1.5,3,-16,-27.5,30,30,2,2,1.35,0.1,0,0,3,2,3,1)
G0X100
Z100
T3D0
M05
M02
L18.spf
G1X0Z0F0.2
G03X20Z-10CR=10
G1Z-16
X27
X30Z-17.5
Z-30.5
X40
Z-35.5
G02Z-50CR=20
G1X50Z-58
Z-70
RET
圖8
倒角都為45*1.5